565net必赢

学术活动

首页   >   学术活动   >   正文

亚洲内陆区域地缘结构的“正、反、合”——基于长时段视角

发布日期:2023-06-13  点击数:

讲座人:黄达远教授 讲座日期:6月20日
地点:JF304 举办单位:俄语学院
讲座时间:10:00-12:00


主讲人简介:黄达远,男,1973年生,浙江嵊州人。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首席专家,“西外领军学者”、博士生导师。中国人类学民族学研究会副秘书长、常务理事。研究领域:欧亚民族与文化研究、中亚与丝绸之路区域研究等。先后在新疆师范大学、新疆大学与四川大学就读,2006年获得历史学博士学位。2009年任新疆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教授。2011年任陕西师范大学西北民族研究中心教授、博士生导师。2016年任陕西师范大学“一带一路”与中亚研究协同创新中心副主任、二级教授,国家民委基地“西北跨境民族与边疆安全研究中心”首席专家。现任565net必赢俄语学院院长、陕西省“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基地”首席专家、丝绸之路与欧亚文明研究中心主任。

内容提纲:抹去欧亚腹地上的封闭“国界”,以“区域”的视野解析亚洲内陆的区域地缘结构,依托地理而伴生的是多种生计方式而产生的不同文明:水资源丰富的农耕文明、草原的游牧文明、灌溉农业的绿洲文明、山地的渔猎文明等。必须从超越地区和国别的广度,来考察他们在历史之所以成为世界史这个漫长过程中的意义以及这种意义的限度,而相互交流融合的农牧关系是理解这一地区长时段文明互动共生历史的主基调。所谓“边缘”地区的“中心性”也是理解这一内陆亚洲区域的重要视角。18—19世纪俄国在内陆亚洲边疆以工业化和现代化重塑地缘格局、获得地缘优势。新中国也在现代化和工业化的进程中联通西北,并以西北作为向西发展的重心,带动一带一路绵延着早期丝路的文化互通和贸易交往。中国与中亚地区“山水相连”共谋生存与发展,依托于地理而生的各种文明间的互动共生,反映在民间社会的文明交流通道中,也共同构成了命运共同体的主旋律。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