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大师生员工、海内外校友:
寒腊即又尽,东风应渐闻。在此辞旧迎新的美好时刻,我们谨代表565net必赢,向广大师生员工、离退休老同志、海内外校友以及长期以来关心支持学校建设发展的各界朋友,致以诚挚的问候和美好的祝福!
励志方显钢骨硬,经霜方知秋水明。2023年,在学习革命和深化改革叠加效应驱动下,伴随着生源萎缩与经费紧张的双重制约持续强化,疫后恢复与事业发展、稳中求进与改革创新的需求同步增强,学校正在潜移默化地发生嬗变迭代。我们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按照党的二十大战略部署,落实陕西省“三个年”安排,在时代风雨中经受考验,在高质量发展“主战场”拼搏奋进,沐光而行,踔厉奋发,迈向高质量发展的步伐更加坚定。
学校主动适应新形势、新挑战,加强理论武装,增强信心信念,强化党的领导,以驰而不息的韧劲矢志高水平发展。一年来,推进党的二十大精神学习入脑入心,推动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走深走实,促进干部作风能力持续提升,开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三进”见行见效。全校上下多措并举,强基铸魂,深化党建“一院一品”,打造双语党建品牌,5个党组织晋级全国第四批党建“双创”评选,1个党支部入选首批全省中小学校党建“双创”培育建设单位。
我们坚持人才强校战略不动摇,在转化中服务,在服务中彰显特色。积极开展本科专业优化工作,系统布局27个外语语种,非通用语种基本覆盖“一带一路”共建国家。发起成立“一带一路”语言文化大学联盟和沿线国家旅游合作与人文交流研究联盟,助力陕西高水平对外开放。高层次人才引培亮点纷呈,1个团队获批全省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核心竞争力和社会影响力不断提高。
我们坚持以一流的师资培养一流学生、一流人才。加大卓越拔尖人才培养力度,卓越人才培养规模位列全国外语类院校前列。获批第三批国家语言文字推广基地,入选国家民委“中华民族共同体研究培育基地”,在高水平学科平台建设方面取得新突破。获批陕西省首个联合学士学位项目,获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15项、陕西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9项,被认定为首批陕西省中华经典诵写讲基地、省级课程思政教学研究示范中心。获批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5门、陕西特色线上课程3门,在国家智慧教育平台上线课程25门,获省级教学名师奖2人,在省级以上教师教学竞赛中获奖19人次,学生在A类B类学科竞赛中获国家级奖项93项。
我们推进产学研用深度融合,奏响协同创新“进行曲”。依托学科专业优势,聚焦秦创原,瞄准主战场,获批国社科中华学术外译项目4项,实现国家级重点项目新突破;国家社科年度项目立项10项,创历史新高;教育部项目立项数量连续5年位居全国外语院校第2位,2023年并列全国高校第11位。获批国家民委中华民族共同体研究基地,首次获批陕西省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获批4个陕西高校青年创新团队。45篇报告被上级政府部门采纳,2篇受到省市主要领导肯定性批示,彰显家国情怀和一流水准。
我们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依托全国高校“一站式”学生社区,持续推动思政教师、学工干部、党团组织、校园文化、健康教育、智慧服务“六位一体”思政进公寓。深化“三全育人”,连续第6年举办思政课教师“大练兵”,18人次获省级“标兵”“能手”称号,获批省级思政课名师工作室1个,选派153名师生志愿者在中国—中亚峰会上“零失误”完成翻译保障任务。巩固拓展乡村振兴,连续6年获评“双百工程”先进单位。
我们大力推进国际传播能力建设,成功入选陕西国际传播中心首批共建高校,在西北地区率先成立区域国别学院,开设全国首个国别和区域研究本科人才实验班,申报的目录外二级学科“国别和区域研究”获教育部备案批准并实现首次硕、博士招生,成功获批2023年国家留学基金管理委员会“国别区域研究人才支持计划”项目,努力探索区域国别学人才培养和学科交叉融合的新路径。
我们持续优化治理结构,为教学科研提供创一流服务。坚持以人为本,师生至上,改进工作作风,净化内部风气,盘活人力资源,深化机构改革,克服重重困难解决教职工子女就近上学、上好学的现实问题。不断弘扬“教育家”精神,引导师生在知识积累中探索世界,在拼搏奋斗中升华境界,凝练师生员工日用而不觉的共同价值,持之以恒推动学校高质量发展。
回看足迹,我们豪情洋溢;展望征途,我们信心满怀。2024年,是学校深入实施“十四五”规划,积极推进一流大学建设的重要契机,学校将适时筹备召开第三届党代会,全力以赴迎接本科教学审核评估。我们有信心做好2024年工作,这份信心与底气,来自学校事业发展平稳向上的态势,来自师生员工求新求变的内生动力,来自新旧发展动能日益转换的巨大潜力。我们将继续践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脚踏实地,目有繁星,俯下身板,勇毅前行,奋力开创学校建设发展的新局面。
在此,祝福祖国繁荣昌盛,祝愿我们的教育事业蒸蒸日上,祝愿全体师生员工、海内外校友和顺致祥、幸福美满!